2月24日,植保部门组织召开上半年全市农作物病虫害测报会商会,分析研判当前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形势,安排部署下一步防控工作。各县(市、区)植保部门负责人、技术骨干参加会议。
会议指出,冬季气温偏高,降水偏少,小麦病虫害发生形势复杂,近期随着气温回升,春季降水,有利于小麦病虫害的发生流行。根据当前病虫基数、作物长势、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,预计小麦条锈病、赤霉病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,存在重发风险,纹枯病、白粉病、茎基腐病偏轻发生(2级),小麦蚜虫中等发生(3级),根腐病、红蜘蛛等其他病虫害轻发生(1级)。
会议强调,做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工作,对于保障粮食安全、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。各级植保部门要高度重视,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,坚持“预防为主、综合防治”的方针,突出重点区域、重点作物、重点病虫,科学制定防控方案,精准落实防控措施,坚决打赢“虫口夺粮”攻坚战,为夏粮丰收保驾护航。
针对当前小麦病虫害发生形势,会议对下一步防控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:一是加强监测预警,科学研判发生趋势。各级植保部门要加密监测网点,加大调查频次,密切关注小麦病虫害发生动态,及时发布预警信息,科学指导农民开展防治。二是突出防控重点,落实关键措施。针对小麦蚜虫、条锈病、赤霉病等重大病虫,要抓住关键时期,实施统防统治、联防联控,确保防治效果。同时,要加强纹枯病、白粉病、茎基腐病等病害的监测防控,防止扩散蔓延。三是推进绿色防控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。大力推广生物防治、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,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,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。四是强化宣传指导,提高防控技术到位率。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网络等媒体,广泛宣传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,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,提高农民科学防控意识和技能。